鼻烟壶的发展贯穿整个清朝历史,真实地浓缩了中国的传统文化。鼻烟壶虽然在明朝由境外传入,但到了清代我国制作出了很多材质的鼻烟壶,它的体积有大有小,造型却是各式各样,大的似小瓷瓶,小的只有寸余,材质有瓷、玉、玛瑙、烧蓝、木、竹、象牙等,还有北京生产的大量玻璃烟壶。
鼻烟壶,顾名思义是盛放鼻烟的容器。鼻烟壶虽然体积小巧,但是造型多种多样,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闪光点。鼻烟壶大体上的形制是均有一小口,顺口往里挖膛,膛越大越好。鼻烟壶大多有似馒头形的盖,以雕刻花纹为最好,盖下有象牙或木等质地的小铲,用于铲鼻烟。口小膛大,年头较早,质量好,价值高。例如:玛瑙烟壶讲究膛大胎薄,俗称“飘”。到了清代晚期玉质的鼻烟壶有一种口较小,无颈,膛直上直下,常称之为“一膛钻”,这种烟壶底部无圈足,只有一个小平底。鼻烟壶最主要的材质是用玻璃制作的,占有主导地位,原材料大多从山东博山买进,北京加工,颜色多种多样,有单色料,有杂色料,属素色料,年代越早色的品种越少,清代中期不仅颜色多种多样,还有套色烟壶,分为单色套料烟壶和多色套料烟壶,其技法主要有两种:一种是两色不同的单色料套在一起烧,然后在外面这一层上刻花;另一种是直接用半熔色料在胎上做花纹。不管采用哪种手法都有凸雕的效果,立体感强,而后一种技法在清代的中晚期运用最为广泛。常见的有套三色、套五色,最多的是套九色。本人在学习过程中曾见过套九色料烟壶,鼻烟壶的外壁上雕有九种不同颜色的螭虎,雕工精细,尤其是螭虎脊背上的刀工干净利索,脊背上的浅细阴刻线纹使得九条螭虎活灵活现,立体感极强,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过了实用价值。真正质量好的鼻烟壶往往都已经不再使用,大多成为了收藏品,或珍贵的掌中玩物,用于欣赏它的制作工艺,或是成为馈赠的佳品。
在鼻烟壶收藏过程中,首先要先学一些鼻烟壶的理论知识,了解鼻烟壶的历史,然后把其材质进行分类,重点收藏一种材质或几种材质,少收藏不易保存的材质,如:椰壳或匏器等。也根据年代收藏,如料烟壶,就可以按照清代历史来收藏,使之成为系列。
鼻烟壶以瓷制者最多,从清代康熙朝起,直至清代末期,各代帝王无不制造瓷烟壶,不过仍以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三朝所制最佳。康熙期间,首先烧制的是青花瓷鼻烟壶,用的是珠明料,色彩明快,现今存甚少。雍正时期的青花釉里红官窑鼻烟壶亦胎细釉鲜,以所烧的浆胎青花鼻烟壶较有创意,而且胎体幼薄。乾隆时注重立体感强的珐琅彩鼻烟壶,成就盖过青花。嘉庆的官窑青花鼻烟壶产量不多,以奇釉青花为贵,但比不上那时的雕瓷鼻烟壶那么出色。道光时大多是民窑烧制瓷鼻烟壶,数量较多,侧重粉彩。不少青花色泽飘浮,厚薄不匀,釉与胎体结合不紧。民窑鼻烟壶大都无保值作用。自嘉庆至咸丰、光绪期间,造型、纹饰和题材等大都抄袭前期,具有创意的委实不多。
原创文章,作者:edsbk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iki.edsmall.cn/?p=43953